左批政府沒用,右批官商勾結,結果大人卻還是要我去考公職,道理何在?
不管我們是20、35或50歲,我想許多人都聽過這些說法,特別是最近這幾年:
「政府動作很慢,浪費和腐敗。他們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而這也是為什麼國家停滯不前的原因。政府很沒效率、太大了,跟民眾每天所需完全脫節。需要有人徹底縮小不同政府部門,這樣我們就可以停止浪費錢了。」
或是
「目前國家經濟停滯的原因是大財團壟斷了各行各業,都在跟其他競爭對手和政府私下結盟,這樣就可以控制多數原物料、成本、房地產和工作機會。年輕人真的需要站出來挑戰他們,嘗試一些不同的事情,要創新、冒險,否則什麼都不會改變,所有權力依然把持在大財團手中......」
在許多方面來說,這些句子代表了挫折,對改變的渴求,對現在政府表現、低薪和權力過度集中在少數人和組織中感到不滿。
此外,這些句子結尾時的期待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如果年輕一代不站出來反抗並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我們如何期待會有任何改變?
但在現實世界中的年輕人,當老一輩、家人、父母或老師要給他們建議時,會發生什麼事?這些句子之後是什麼?
幾週前我的一個好友就發生過這種情況。他正要畢業,即將拿到一個名校的資工碩士學位。他的夢想是要加入一個醫療領域的新創公司,希望透過App提供可負擔和方便的醫療照護,另外還有物聯網,這個許多國際新創公司都在努力抓住的快速成長趨勢。他過去兩年一直在談論這個夢想,看得出來他很對此很有熱情。
當快要畢業時,他跟家人討論未來職涯規劃,他們的建議是:
「別想太多瘋狂的創業點子,你難道看不出來大環境不好,工作很難找嗎?是,我們知道年輕人想要嘗試不同的東西;是,我們知道大公司控制大多機會,只提供令人難接受的低起薪,和非常長的工時。但我們認為現在,一個有名的大公司依然比較安全穩定,所以你為什麼不先去試試看大公司呢?」
從父母那得到這個建議後,他上週剛接受了一個鴻海的工作。他很不開心也很失望,但最終,他跟家人妥協了。
幾個月前,因為快要到畢業季了,許多大學生或碩士畢業生開始找工作,有間大學辦了一個大型職場生涯規劃研討會,讓學生可以討論求職技巧、建議,以及在畢業後能有更好的生涯規劃。
在一場座談會中,其中一位講者問了現場500位學生,有多少正在準備考公務員。全場幾乎三分之一的觀眾舉起手。
講者有點訝異,所以問了更多詳細的問題,他得到的答案是:
多數在準備考公職的學生之所以這樣做,不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就是家族中有人給他們這樣的壓力。他們許多人對此沒有明確的興趣,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考試中有哪些工作。
但是他們多數人都被給了相似的建議:
現在工作很難找,到處薪水都很低。與其冒險,為什麼你不去考個公務員,讓政府給你一個穩定、有保障的鐵飯碗?
很多層面來說,或許這兩個例子代表了我們本性中的悲觀,以及為什麼我們停滯、為什麼我們每天的選擇間接導致了我們現在的情況。
就如同我朋友的情況,你有時候要小心這個「但是.....」後面的建議。如果我們仔細思考這整個邏輯和原因,我們可能會發現這根本不合理,有時像這樣的建議,正是為什麼我們周圍沒有足夠的改變、創新和冒險的原因。
保守的「大人」所講的話多半是這樣的:
「我們知道政府很沒效率,浪費納稅人的錢,也是許多人抱怨的來源,但是,當我們的小孩畢業找工作時,我依然希望他們能挑這個安全穩定的選擇。」
「我們知道大財團有太大的權力和控制,他們老舊過時的想法可能是為什麼現在這個國家薪資、經濟結構和生活標準停滯甚至倒退的最大原因,我認為年輕人不該這麼軟弱,應該要為此做點什麼。但是,當談到我的小孩、我的孫子孫女或學生要畢業時,與其要他們冒險改變,我還是希望他們加入一間大公司,比較安全。不要那麼自私,不要想太多,接受就對了。」
公平地說,從父母,祖父母或年紀較大的人角度來看,他們沒提供什麼錯誤的建議。他們的本能是要保護年輕一代,特別是在這個大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當要提供建議時,他們自然會依照過去的經驗,然後建議他們認為最安全、最穩定的選擇。
但30年前適用的建議,不見得適用現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現在經濟停滯,各國都不景氣,被邊緣化的速度飛快。
有時他們認為是安全穩定的建議,或是讓我們年輕人做出選擇的原因,就是讓我們不夠創新、改變不夠,無法打破現狀的原因。
當我們收到這樣的建議時,我們應小心,並思考背後的邏輯和原因。小心思考這個「但是.....」後面的建議。他們有時就是我們被迫要忍住、無法自在去追尋我們潛力的理由。
或者可以這樣想,如果我們周圍有那麼多人花時間抱怨令人失望的政府、太有權力的財團,但依然說服有活力、有熱情去改變的年輕人加入他們,那我們該期待誰會真正做出我們期待看到的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