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蘆薈神秘的面紗
蘆薈 Aloe Vera
一、概況
蘆薈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肉質草本植物,它本是熱帶沙漠植物,原產地在非洲、地中海沿岸,後廣泛地傳播至遠東及西印度群島等地區,並在16世紀由非洲傳入北美洲後在美洲大地廣為栽培。
蘆薈亦在唐代以後通做“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天然植物蘆薈在全世界有300多個品種。
蘆薈千姿百態,有的高達10米以上,有的不足10厘米,其中不夜城、千代田錦、帝王錦等品種有極高觀賞價值。
如今,天然植物蘆薈以其園藝植物的觀賞性和植物醫生的實用性之雙重身份被世人刮目相看,蘆薈正悄然無聲地進入世界各國千家萬戶的庭院,成為盆景中的珍品,餐飲中的上品。
天然植物蘆薈在遠古時已被人類當作草藥來使用。
迄今可查到的最早有關蘆薈的文字記載是在公元前1552年(系考古學家發現於古埃及木乃伊兩膝之間的草紙,上面記載著蘆薈在更早之前被當作藥物使用)。
長期以來蘆薈成為種植地區的人們的醫療與美容聖品,廣泛用於療傷、消炎、美容等。但在近代,西方醫藥迅速發展後,許多大自然的藥物逐遭忽視,蘆薈亦然。
然而,合成的化學藥物雖有其療效,但長期使用也帶來抗藥性及可怕的後遺症並且仍有不少疾病西藥對其無能為力,如因輻射灼傷而造成的皮膚潰瘍以及癌症等等。
而“新鮮蘆薈對灼傷、尤其是輻射灼傷格外有效”;“洋蘆薈具有殺死癌細胞,助正常細胞的活性化作用”……,這些神奇的療效出現,再度引起醫學界對蘆薈的重視。
為此,近半個世紀以來,日、美等國眾多科學家應用現代科技手段致力於蘆薈全面的研究和系統的分析。
現已發現蘆薈含有100多種生藥成份,這些成份除了可以單獨產生作用以外,還可以因各種成份的共同作用而產生更理想的復合(綜合)效果。
因而蘆薈對於醫療上一些棘手的病症有獨到的良好療效。
為此,科學家公認蘆薈是迄今為止自然界中功能與作用最為廣泛的天然植物。
研究還證實蘆薈品種雖然繁多,然而營養價值高、藥用價值高且無毒性的只有5種,其中又以洋蘆薈(Aloe Barbadensis)也稱翠葉蘆薈或稱純種蘆薈的營養價值與藥用價值最高。
因而營養價值與藥用價值高的蘆薈品種是保證蘆薈具有保健與治療效果的第一要素。
蘆薈的營養成份與藥用成份主要在蘆薈葉片內的半透明凝膠質中,並以種植後第三年采割的外層葉片內所含營養素最為豐富。
要獲取葉片內的凝膠質,須去除葉片外包裏著的葉片莖皮(因蘆薈葉片莖皮中的液汁含有較多的蘆薈素和大黃素,這些物質在蘆薈凝膠汁中的含量,國際蘆薈科學協會規定應控制在2PPM以內,否則對人體有副作用)。
因而去皮時避免蘆薈素和大黃素汙染凝膠質的工藝是保證飲用者安全及蘆薈藥用效果的第二要素。
蘆薈葉片被采割後,葉片內的凝膠質如果暴露在空氣中,其營養成份在兩小時候開始迅速氧化,並在較短的時間(48小時內)使蘆薈凝膠質中的營養成份全部喪失。
因而采割蘆薈葉片後在24小時內及時將葉片內的凝膠質收集並給予穩定化處理的工藝是保證蘆薈產品具有蘆薈的各種營養成份、要用成份及治療效果的第三要素。
蘆薈的濃度在75%以上食才有抗菌效果,僅一般美容保養品也要30%以上才有療效。
因而蘆薈產品中蘆薈的濃度達到相應的要求,是保證蘆薈產品具有一定療效的第四要素。
為此,品種不良或濃度不夠的蘆薈產品其營養價值與藥用價值低;加工藝不良的蘆薈產品不僅其營養成份、藥用成份大量流失,而且蘆薈素、大黃素含量超標會導致副作用,如造成嚴重腹瀉和過敏,還會影響經期婦女或孕期婦女的健康。
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全世界85%的洋蘆薈種植園遍布多明尼加共和國、墨西哥、美國德州的格蘭得河谷、加勒比海沿岸。
目前蘆薈專業生產公司傭有對蘆薈葉片去皮專利和凝膠質穩定化處理三項專利。
運用專利技術生產蘆薈產品,其產品的營養素成份、藥用價值、安全性均符合國際蘆薈科學協會頒布的標準,而且產品中的蘆薈素、大黃素含量控制在0.3PPM以內。
綜上所述,現代科技應用於蘆薈的產生與加工工藝使得非蘆薈產地的人群也能享受到蘆薈的全面療效,而且已經去除了蘆薈葉片的外層成份,只用內層成份的洋蘆薈凝膠汁,已無副作用。